Skip to content

隐秘的斯多葛主义者

Published: at 00:00Suggest Changes

这两天早上跑步时把《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听完了,简单的了解了斯多葛主义的哲学的起源和生活中的应用实践的方法。

第一次看到“斯多葛主义”这个词还是在《反脆弱》这本书中。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多次提到了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如塞涅卡、马可·奥勒留),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与“反脆弱性”结合讲述。

例如: 他引用塞涅卡关于“财富是奴隶,智慧是自由”的观点,强调通过减少对外部事物的依赖来增强抗风险能力。

提出了“斯多葛式强韧”(Stoic Robustness),主张通过主动接受小规模波动(如逆境、压力)来避免系统性崩溃,这与反脆弱的核心逻辑一致。

 

塔勒布推崇斯多葛主义的“控制二分法”——区分可控制与不可控制之事,专注于内在调整而非外部结果,这直接呼应了反脆弱性中“从混乱中获益”的策略。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这本书讲述了

斯多葛主义的几个心理技巧和几个忠告,

消极想象(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是什么),控制的二分法(论变得无敌),宿命论(放下过去……以及现在),自我否定(论应对快乐的阴暗面),责任(论热爱人类),社会关系(论与人交往),侮辱(论容忍奚落),悲伤(论用理性战胜眼泪),愤怒(论战胜反快乐),个人价值观(论沽名钓誉),老年(论被赶到养老院),死亡(论良好生活的善终)。

在《反脆弱》中作者也提到过

消极想象(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是什么)这个心理技巧的应用,用来对抗脆弱性,

夺回对生活随机性的心理控制力。这个我也练习过,实践过后还是有点作用的。这本书更详细地讲了如何实践这种方法。

在控制二分法作者扩展了下,

把爱比克泰德的控制两分法重新描述为一个三分法了:有我们能够完全控制的事物,我们一点也不能控制的事物,以及我们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事物”,每一件都会落入这三个范畴当中的一个,而且只能是一个。

抛开别的,只要这两个技巧学会了,就能解决生活中大多数的焦虑了。

我们践行斯多葛主义会得到什么回报呢?在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看来,我们能够期望使自己变得更有“德行”,这是在这个词语的古代意义上讲的。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还说,我们会经历更少的诸如愤怒、悲伤、失望和焦虑等消极情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享受到一定程度的、以往难得的安宁。而由于避免了消极情感,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到一种特别重要的积极情感: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感到喜悦。

纳瓦尔说过:“真正的幸福只是内心平和的副产品,主要还是源于接受现实,而不是改变外部环境。理性很强的人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无感反应获得平和,即学会漠视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 这也是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思想。和老子的知足常乐有点类似,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作者说20岁左右时我们不愿意“仅仅”满足于“安宁”,因为还有那么多别的事物可以去拥有:一个完美的男朋友、女朋友或者配偶,一份理想的工作,以及他们周围所有的人对他们的爱和仰慕。对他们而言,斯多葛主义听起来就像是一种为失败者准备的哲学,而他们并不是失败者。

而到中年危机的这个阶段可能会将注意力重新转回到生命的意义这种问题上来。这个时候你需要一种人生哲学来指导你的人生方向。

我觉得我现在遇到这个主义是正好的时候,现在的我需要一种

人生哲学来指导接下来的生活,而斯多葛主义正好又一次出现了。

践行斯多葛主义就像是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而进行训练,但是两者间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我们为之训练的奥林匹克竞赛是在将来的某一天进行的,而我们生活的竞赛现在就已经开始了。——爱比克泰德


Previous Post
装修的碎碎念
Next Post
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回复了:如何面对人生挫折